![]() 自動鉛筆
专利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在具備有承受書寫壓使筆芯慢慢旋轉的旋轉驅動機構者,是可確實把握筆芯的旋轉動作之自動鉛筆。本發明是形成有筆芯的旋轉驅動機構,該機構是在轉子(6)的軸向的一端面及另一端面分別形成有第1與第2凸輪面(6a、6b),並且具備有以分別與前述第1與第2凸輪面對峙的方式配置在前述軸筒側的第1與第2固定凸輪面(13a、14a)。在比軸筒(1)朝前方突出的前端管(7)的滑件(8),形成有朝軸向長的複數個溝部(8a)。因此,可直接看見藉由隨著書寫動作之轉子(6)的旋轉使施加在滑件(8)的溝部(8a)旋轉的情形,而可明確把握筆芯承受旋轉驅動的樣子。 公开号:TW201302500A 申请号:TW101112063 申请日:2012-04-05 公开日:2013-01-16 发明作者:Hirotake Izawa;Takeshi Kobayashi;Kyo Nakayama 申请人:Mitsubishi Pencil Co; IPC主号:B43K21-00
专利说明:
自動鉛筆 本發明是關於一種,可利用書寫壓使筆芯(更換芯)旋轉的自動鉛筆。 利用自動鉛筆進行書寫時,一般不會在軸筒相對於書寫面(紙面)呈正交狀態下進行使用,而常以相對於書寫面在少許傾斜的狀態下進行使用。如此以傾斜軸筒的狀態進行書寫時,由於持續書寫的過程中筆芯會有偏摩耗的情形,所以會發生所謂描繪線與開始時相比變粗的情況。又不只有描繪線的粗細改變,由於相對於書寫面的筆芯的接觸面積改變,所以持續書寫的過程中,描繪線的濃淡也會發生變化(描繪線變薄)的現象。 迴避前述的問題時,由於若不斷的旋轉軸筒進行書寫時,則筆芯的尖側會依序與紙面接觸並被書寫,所以可避免如前述描繪線在持續書寫的過程中變粗等的問題。然而,欲使軸筒不斷的旋轉來進行書寫時,持續書寫的過程中,會發生所謂必須進改變軸筒拿法的操作的麻煩,而使書寫的效率顯著下降。 此時,軸筒的外裝形成圓筒狀的時候,一面改變軸筒的拿法依序旋轉進行書寫並不是不可能的情形,但其外裝不是圓筒狀,而是在中腹設有突起的設計,或為側按式的自動鉛筆的時候,如前述使軸筒依序旋轉的方式來改變拿法進行書寫的方式也變的困難。 於此,在日本特許第3882272號公報及日本特許第3885315號公報揭示有,執行筆芯的推入動作,使前述筆芯旋轉的旋轉驅動機構之自動鉛筆。根據該日本特許第3882272號公報及日本特許第3885315號公報所揭示的自動鉛筆,在軸筒內交替配置有縱突起與縱橫,且具備有跨越該等的傾斜面的凸輪部形成為環狀。又,在軸筒內收容有在其周向形成間斷性的突起的轉子。 該構成中,藉由執行使筆芯大幅後退(大幅推入)的操作,前述轉子在軸筒內被推起,使轉子的突起擱在被形成在軸筒內的轉子凸輪部的縱突起,經由前述傾斜面,落入到隔壁的縱溝,藉此使前述轉子以旋轉的方式進行動作。亦即,藉由前述轉子的旋轉的作用對筆芯賦予旋轉動作。 然而,根據前述的自動鉛筆,會有所謂使轉子旋轉時,必須要有使轉子側的突起跨過被形成在軸筒內的縱突起所需要的筆芯的大的後退衝程的問題。因此,在書寫的途中,必須要有使筆芯旋轉的特別的操作,且提昇書寫的效率困難。 於此,本案申請人先提案有利用書寫過程中的筆芯的稍微的後退及前進動作,可使筆芯朝一方向旋轉,而不會對書寫的效率造成影響的自動鉛筆的構成,而這是被揭示在例如國際公開WO2009/069390號小冊子。 然而,國際公開WO2009/069390號小冊子所揭示的自動鉛筆中,對前述筆芯的旋轉驅動機構加以改良,並且,構成可經由利用透明素材所構成的軸筒的一部分可看見前述旋轉驅動機構所為的旋轉動作。藉此,由於可在自動鉛筆的使用時,確認旋轉驅動機構所為的旋轉動作,所以對於使用者可產生趣味或一種的樂趣,也可成為產品的最大區別。 然而,國際公開WO2009/069390號小冊子所揭示的自動鉛筆中,前述旋轉驅動機構所為的旋轉動作由於可經由利用透明素材所構成的軸筒的一部分可看見,所以會有所謂經由透明素材會有稍微不易看見旋轉動作的問題,除此之外,旋轉動作看得見的部分會因把持自動鉛筆的手指而被隱藏,而限制了可看見的角度的情況,難以使前述的獨自的作用效果充分發揮。 該發明是著眼於前述的問題點所研發者,而提供一種不會受到把持自動鉛筆的手指造成的影響,可直接看見前述旋轉驅動機構造成的筆芯的旋轉動作,書寫中可確實掌握前述旋轉動作的自動鉛筆作為課題者。 解決前述的課題用所構成的該發明的自動鉛筆,係藉由配設在軸筒內的夾頭的前後動進行筆芯的解除與把持,而構成可朝前方連續釋出前述筆芯,並且、具備有受到因前述筆芯承受的書寫壓筆芯往軸筒內後退動作及因書寫壓的解除來自筆芯的軸筒的前進動作使轉子傳一方向旋轉驅動的旋轉驅動機構,而構成將前述轉子的旋轉運動朝達到前述筆芯的自動鉛筆,且特徵為:在前述軸筒的前方或後方從該軸筒露出被配置的構成構件,是構成與前述轉子的旋轉運動連動而被旋轉驅動,且在前述構成構件施加顯示該構成構件的旋轉狀態的顯示手段。 此時,一個理想的形態中,藉由施加在前述構成構件上的印刷或黏貼物構成前述顯示手段。又另一理想的形態中,正交於前述構成構件的軸向的剖面形狀被形成真圓以外的異形狀而構成前述顯示手段。 而且,作為構成構件形成異形狀的後者的例子,在前述構成構件適合採用在其表面朝軸向形成有長溝部的構成。 又,作為朝向前述軸筒的前方從軸筒露出而被配置的前述構成構件,在支撐前端管的滑件可適用前述構成,作為朝向前述軸筒的後方從軸筒露出而被配置的前述構成構件,在實現前述夾頭的前後動的按壓蓋可適用前述構成。 根據前述的該發明的自動鉛筆,構成旋轉驅動機構的轉子承受書寫壓而朝一方向旋轉驅動,這個傳達到筆芯使筆芯朝同方向旋轉驅動的方式進行動作。因此,持續書寫的過程中可防止筆芯偏摩耗的情況,並可消除所謂描繪線的粗細、描繪線的濃淡大幅變化的問題。 又,由於在軸筒的前方或後方從該軸筒露出而被配置的構成構件,例如支撐前端管的滑件,或朝軸筒的後方突出的按壓蓋是構成與前述轉子的旋轉運動連動而被旋轉驅動,所以可容易確認其旋轉狀態。 除此之外,在前述構成構件,亦即在滑件或按壓蓋施加了顯示手段,所以可更明確地確認其旋轉動作。 根據該構成,由於持續書寫的過程中,例如支撐前端管的滑件,或朝軸筒的後方突出的按壓蓋依序旋轉,所以,對於使用者可產生趣味或一種的樂趣,也可成為產品的最大區別。又,在自動鉛筆的製造組裝時的動作確認檢查中,以目視也可容易進行良否判斷。 以下,依據圖所示的實施的形態針對該發明的自動鉛筆進行說明。圖1及圖2是表示佔據該發明的主要部的自動鉛筆的前半部者,圖1是破斷表示其主要部的立體圖,又,圖2是以剖面狀態表示左半部的側視圖。 符號1表示構成其外輪廓的軸筒,符號2表示被安裝在前述軸筒1的前端部的筆頭。在前述軸筒1內的中心部以同軸狀收容有筒狀的芯盒3,在該芯盒3的前端部連結有夾頭4。 該夾頭4沿著其軸芯形成有通孔4a,又,前端部被分割成三方向,被分割的前端部被滑嵌在形成環狀的夾扣具5內而被安裝。而環狀的前述夾扣具5被安裝在以包覆前述夾頭4的周圍的方式被配置的形成圓筒狀的轉子6的前端部內面。 以比前述筆頭2突出的方式配置有前端管7,該前端管7的基端部是藉由管支承構件7A被保持,該管支承構件7A被嵌合在位在前述的筆頭2內的的滑件8的前端部內面。前述滑件8是被形成圓筒部連接的階梯狀,而使其基端部(後端部)側變成大徑,其基端部內面嵌合在前述的轉子6的前端部的周側面。而且在前述滑件8的內周面收容有在軸芯部分形成通孔9a的橡膠製的保持夾頭9。 藉由前述的構成,形成有由芯盒3經由形成於夾頭4內的通孔4a、形成於前述保持夾頭9的軸芯的通孔9a,來到前述前端管7的直線狀的芯插通孔,在該直線狀的芯插通孔內插通無圖示的筆芯(更換芯)。並且,在前述的轉子6與夾頭4之間的空間部配置有螺旋狀的回動彈簧10。 此外,前述回動彈簧10的一端部(後端部)是抵接在前述芯盒3的端面,而前述回動彈簧10的另一端部(前端部)抵接在形成於轉子6內的環狀的端面的狀態下被收容。因此,利用前述回動彈簧10的作用,轉子6內的夾頭4朝後退的方向被彈推。 在圖示的自動鉛筆,藉由按壓操作配置於軸筒1的後端部的後述的按壓部(按壓蓋),使前述芯盒3在軸筒1內前進,以使夾頭4的前端部從夾扣具5突出,解除書寫芯的把持狀態。接著,藉由前述按壓操作的解除,利用回動彈簧10的作用,芯盒3及夾頭4在軸筒1內後退。 此時,筆芯是被保持在形成於保持夾頭9的通孔9a。在此狀態下,夾頭4後退而將其前端部收容於前述夾扣具5內的狀態下,再度成為把持筆芯的狀態。亦即,藉由利用前述的按壓部(按壓蓋)的按壓操作的反覆造成夾頭4的前後動進行筆芯的解除和把持,並藉此作用筆芯從夾頭4依序朝前方連續釋出。 圖1所示的前述的轉子6,是將其軸向的中央部的徑加粗而形成粗徑部,在其粗徑部的一端面(後端面)形成有第1凸輪面6a,在粗徑部的他端面(前端面)形成有第2凸輪面6b。 另一方面,在前述轉子6的後端部,圓筒狀的上凸輪形成構件13是以覆蓋轉子6的後端部的方式安裝於軸筒1內,在前述上凸輪形成構件13的前端部,是以與前述轉子6中的第1凸輪面6a對峙的方式形成有固定凸輪面(也稱為第1固定凸輪面。)13a。 再者,雖然在圖1中省略圖示卻在圖2顯示,可是在前述轉子6的外側配置有下凸輪形成構件14,該下凸輪形成構件14安裝於軸筒1側。而在下凸輪形成構件14以與前述轉子6中的第2凸輪面6b對峙的方式形成有固定凸輪面(也稱為第2固定凸輪面。)14a。 此外,關於形成於前述轉子6的第1與第2凸輪面6a、6b;以及前述第1固定凸輪面13a、第2固定凸輪面14a的關係及相互的作用,是依據圖4與圖5在後進行詳細的說明。 圖3表示依據圖1及圖2所說明的自動鉛筆的整體圖,並以同一符號表示圖1及圖2所示的代表的部分。如圖3所示,在圓筒狀所形成的前述上凸輪形成構件13的後端部內面,嵌合有圓筒狀的擋止16,在該擋止16的前端部、與形成圓筒狀且可朝軸向移動的扭矩消除具17之間安裝有螺旋狀的彈簧構件18。 前述彈簧構件18是作用朝前方彈推前述扭矩消除具17,受到該彈推力的前述扭矩消除具17被按壓,而構成前述轉子6朝向前方。 又,在軸筒1的後端部側內面,可朝軸向滑動地收容有形成圓筒狀的按壓棒21,該按壓棒21的一部分嵌合於前述芯盒3的後端部,在軸筒1內,安裝成可與前述芯盒3一起前後動。且在軸筒1的後端部,一體形成筆夾23的筒體部23a嵌入軸筒1內,藉由形成於該筒體部23a內的圓環狀的段部23b,構成阻止前述按壓棒21從軸筒1的後端部側脫出的情況。 前述按壓棒21的後端部21b形成環狀,而構成比前述筒體部23a的後端部更稍微朝後方突出的狀態,在前述按壓棒21的後端部內面空間安裝有橡皮擦24。且以覆蓋前述橡皮擦24的方式由構成按壓部的透明或半透明的樹脂素材所形成的按壓蓋25,是以覆蓋按壓棒21的後端部外周面的方式可裝卸地被安裝。 此外,在前述按壓棒21中的橡皮擦24的安裝位置,形成有更換芯的補給口21a。 在前述的構成,例如藉由拇指等進行對前述按壓蓋25的推入按壓操作時,經由按壓棒21作用朝前方推出芯盒3。藉此,如前述使夾頭4前進而作用經由前端管7連續釋出筆芯。而且藉由前述按壓操作的解除,按壓棒21是藉由回動彈簧10的作用而後退,按壓棒21是藉由形成於支撐筆夾23的筒體部23a的內面的段部23b而卡止。 然而,依據前述的自動鉛筆的構成,在夾頭4把持著筆芯的狀態下,前述轉子6是收容於前述軸筒1內而形成可與夾頭4一起以軸芯為中心進行旋轉。而且,在自動鉛筆不使用的狀態(書寫狀態以外的情況),轉子6是利用前述彈簧構件18的作用經由前述扭矩消除具17朝前方被彈推,而成為圖1~圖3所示的狀態。 另一方面,使用自動鉛筆時,亦即對從前端管7突出的未圖示的筆芯施加書寫壓時,前述夾頭4抵抗彈簧構件18的彈推力而後退,同時轉子6也朝軸向後退。因此,形成於圖1及圖2所示的轉子6的第1凸輪面6a會與前述第1固定凸輪面13a接合而成為嚙合的狀態。 圖4的(A)~(C)及圖5的(D)、(E),是按照順序說明藉由前述的動作使轉子6旋轉驅動的旋轉驅動機構的基本動作。在圖4及圖5,符號6是以模式表示前述的轉子者,在其一端面(圖的上側的面),沿著周向成為連續的鋸齒狀的第1凸輪面6a是形成圓環狀。又,在轉子6的另一端面(圖的下側的面),也是同樣沿著周向成為連續的鋸齒狀的第2凸輪面6b是形成圓環狀。 另一方面,如圖4及圖5所示,在上凸輪形成構件13的圓環狀的端面也形成有沿周向連續形成鋸齒狀的第1固定凸輪面13a,在下凸輪形成構件14的圓環狀的端面也形成有延周向連續形成鋸齒狀的第2固定凸輪面14a。 而且,形成於轉子的第1凸輪面6a、第2凸輪面6b;形成於上凸輪形成構件13的第1固定凸輪面13a;形成於下凸輪形成構件14的第2固定凸輪面14a之沿周向形成鋸齒狀的各凸輪面,是其節距彼此形成大致相同。 此外,以描繪在圖4及圖5所示的轉子6的中央部的符號6C表示的○印,是為了方便說明轉子6的旋轉移動而標示的顯示標示。 圖4(A)表示自動鉛筆不使用的狀態(書寫狀態以外的情況)中的上凸輪形成構件13、轉子6、下凸輪形成構件14的關係者。該狀態中,形成於轉子6的第2凸輪面6b是藉由圖3所示的彈簧構件18的彈推力抵接在被安裝在軸筒1的下凸輪形成構件14的第2固定凸輪面14a側。此時,前述轉子6側的第1凸輪面6a與前述第1固定凸輪面13a是被設定成在軸向相對於凸輪的一齒成為半位相(半節距)偏離的關係。 圖4(B)表示藉由自動鉛筆的使用而對筆芯施加書寫壓的初期的狀態,在這個情況,如前述,轉子6隨著夾頭4的後退,使前述彈簧構件18收縮而朝軸向後退。藉此,轉子6朝被安裝在軸筒1的上凸輪形成構件13側移動。 圖4(C)表示藉由自動鉛筆的使用而對筆芯施加書寫壓,使轉子6抵接在上凸輪形成構件13側而後退的狀態,此時,形成於轉子6的第1凸輪面6a與上凸輪形成構件13側的第1固定凸輪面13a嚙合。藉此,轉子6承受相當於第1凸輪面6a的一齒的半位相(半節距)的旋轉驅動。而在圖4(C)所示的狀態中,前述轉子6側的第2凸輪面6b與前述第2固定凸輪面14a在軸向被設定成相對於凸輪的一齒形成偏離半位相(半節距)的關係。 接著,圖5(D)表示自動鉛筆所為的書寫結束,而解除對筆芯的書寫壓的初期的狀態,在此狀態,轉子6藉由前述的彈簧構件18的作用朝軸向前進。藉此,轉子6朝安裝於軸筒1的下凸輪形成構件14側移動。 再者,圖5(E)表示利用前述的彈簧構件18的作用,使轉子6抵接在下凸輪形成構件14側的前進的狀態,在這時形成於轉子6的第2凸輪面6b與下凸輪形成構件14側的第2固定凸輪面14a嚙合。藉此,轉子6在再度受到相當於第2凸輪面6b的一齒的半位相(半節距)的旋轉驅動。 因此,隨著受到書寫壓的轉子6往軸向的往復運動,轉子6受到相當於第1凸輪面6a及第2凸輪面6b的一齒(1節距)的旋轉驅動,而經由夾頭4被把持在這個的筆芯10也同樣被旋轉驅動。因此,為了方便利用標適於前述轉子6的○印所示的顯示標示6C,是如圖所示依序朝周向調動。 依據前述的構成的自動鉛筆,藉由隨著書寫動作的轉子6朝軸向的往復動,轉子其每次受到與凸輪的一齒對應的旋轉運動,筆芯藉由該反覆的動作依序朝一方向旋轉驅動。因此,可防止持續書寫的過程中的筆芯的偏摩耗的情況,並可解決所謂描繪線的粗細、描繪線的濃淡的大幅變化的問題。 再者,依據前述的構成的自動鉛筆,導引比筆頭2突出被配置的筆芯的前端管7,由於是經由管支承構件7A、滑件8安裝於前述轉子6的前端部,所以藉由隨著書寫動作的前述的夾頭4的後退及前進動作,前端管7經由管支承構件7A及滑件8朝同方向移動。 因此,隨著書寫動作,即使筆芯僅些微前後動(也將此稱為緩衝動作。),由於導引筆芯的前端管7也朝同方向移動,所以在前端管與筆芯之間不致產生軸向的相對移動,而可將自前端管7的筆芯的突出尺寸保持在一定。 又,前端管7由於是經由管支承構件7A及滑件8與前述轉子6結合,所以筆芯受到旋轉運動時,前端管也同樣受到旋轉運動,而使前端管7與筆芯呈一體進行旋轉。 亦即,由於自前端管的筆芯的突出尺寸的變化、前端管與筆芯的相對旋轉不會發生,所以在前端管可防止因芯磨耗所造成的芯折斷的發生,又可消除所謂芯的碎屑使書寫面造成污染的情況。 此外,受到前述的螺旋狀的彈簧構件18的彈推力朝前方推出轉子6的圓筒狀的扭矩消除具17,是在該扭矩消除具17的前端面與前述轉子6的後端面之間產生滑動,而作用防止使書寫作用的反覆造成的前述轉子6的旋轉 運動傳達到彈簧構件18的情況。換言之,在前述轉子6與彈簧構件18之間介設形成圓筒狀的扭矩消除具17,藉此作用阻止前述轉子的旋轉運動傳達到前述彈簧構件的情況,而可消除所謂因彈簧構件18發生反轉扭轉(彈簧轉矩),對轉子6的旋轉動作造成障礙的問題。 圖6是表示針對圖1~3所示的自動鉛筆,隨著書寫動作的轉子6的旋轉動作,亦即表示與前述轉子6連動的筆芯的旋轉驅動狀態的第1形態者。該圖6所示的例子是表示在軸筒1的前方施予從該軸筒露出而被配置的構成構件,亦即在支撐前端管7的滑件8的一部分施予經由管支承構件7A可確認旋轉狀態的顯示手段的例子。 圖6所示的滑件8,是如已說明,嵌合在前述轉子6的前端部而被安裝,因此,隨著書寫動作所為的轉子6的旋轉動作同樣被旋轉驅動。在該例中,在從滑件8中的軸筒1露出部分,亦即在朝向前方稍微縮徑的圓錐形狀的周側面形成有在軸向長的複數個溝部8a。 圖6所示的例子中,前述溝部8a在周向以等間隔(在圖示例是120度的等間隔)沿著軸向施加。因此,作為在藉由隨著書寫動作的轉子6的旋轉施加在滑件8的顯示手段的溝部8a可直視朝周向旋轉的情況。藉此,可與前述轉子6一起明確掌握筆芯承受旋轉驅動的樣子。 圖7表示在支撐前端管7的滑件8的一部分施加了可確認旋轉狀態的顯示手段的第2例。該例中,在從滑件8中的軸筒1露出部分,朝軸向形成有長的複數個溝部8a,並且在鄰接於周向的前述溝部8a之間,分別形成有比連結各溝部與軸芯的半徑更進一步在外側呈後壁狀鼓出的鼓出部8b。 此外,圖8是表示在圖7表示一部分的前述滑件8的全體構成者。該例中,前述溝部8a是在周向以大致90度的等間隔沿著軸向被施加。除此之外,在前述各溝部8a之間,作成分別形成有圓柱狀的鼓出部8b的外觀構成。 即使在該構成,也可直視隨著書寫動作的轉子6的旋轉而施加在滑件8的溝部8a及鼓出部8b朝周向旋轉的情況。藉此,與前述轉子6一起可明確掌握筆芯承受旋轉驅動的樣子。 接著,圖9表示朝向軸筒的後方從軸筒露出而被配置的構成要素,亦即,在按壓蓋的25的一部分施加可確認旋轉狀態的顯示手段的例子。前述按壓蓋的25是如已說明,隨著轉子6的旋轉動作,經由前述夾頭4、芯盒3、按壓棒21同樣受到旋轉驅動。 該圖9所示的例中,溝部25a在朝向後方稍微縮徑的按壓蓋25的圓錐形狀的周側面,朝周向以等間隔(在圖示例,為120度的等間隔)延軸向被施加。亦即,在已說明的圖6所示的滑件8形成有與施加溝部6a的例子同樣的溝部25a。 此外符號25c表示形成於按壓蓋的25的底面部的通氣孔。 根據該構成,可直視藉由隨著書寫動作的轉子6的旋轉使施加在按壓蓋的25的溝部25a朝周向旋轉的情況。藉此,可明確掌握與前述轉子6一起筆芯承受旋轉驅動的樣子。 圖10表示在按壓蓋的25的一部分施加可確認旋轉狀態的顯示手段的第2例。在該圖10所示的例,在形成有底圓筒形狀的按壓蓋25的周側面,軸向長的複數個溝部部25a以等間隔被形成,並且,在鄰接於周向的前述溝部25a之間,分別形成有比連結各溝部與軸芯的半徑更朝外側呈後壁狀鼓出的鼓出部25b。 亦即,與施加在已說明的圖7及圖8所示的滑件8的例同樣,形成有溝部25a及圓柱狀的鼓出部25b。即使該構成中,也可直視藉由隨著書寫動作的轉子6的旋轉使施加在按壓蓋的25的溝部25a及鼓出部25b朝周向旋轉的情況。藉此,可明確掌握與前述轉子6一起筆芯承受旋轉驅動的樣子。 此外,圖10中,符號25c也表示被形成於按壓蓋的25的底面部的通氣孔。 以上說明的實施的形態中,作為可確認筆芯的旋轉狀態的顯示手段,是以在軸筒的前方或後方朝該軸筒露出被配置的滑件8、按壓蓋25為例,並以在其表面施加朝軸向長的複數的溝部、以及除此之外施加後壁狀的鼓出部為例。 然而,作為筆芯的旋轉狀態可確認的顯示手段,並不限於前述的特定的外形形狀,而構成正交於軸芯的方向的切斷面的周緣形成以前述軸芯為中心的真圓以外的外形形狀,亦即藉由正交於軸向的剖面形狀形成真圓以外的異形狀,即使構成前述顯示手段,也可期待同樣的作用效果。 作為前述顯示手段的其他的例子,是在外形形狀形成圓筒狀或圓錐狀的滑件、按壓蓋等的表面的一部分施予不規則的孔,或藉由施予凹凸或缺口也可構成前述顯示手段,在該構成也可期許同樣的作用效果。 又,即使表示在外形形狀形成有圓筒狀或圓錐狀的滑件、按壓蓋等的表面施予印刷的模樣、吉祥物等的圖柄,再者又藉由在滑件、按壓蓋等的表面黏貼前述模樣、吉祥物等的圖柄的貼紙等的黏貼物也可構成前述顯示手段,且在該等的構成也可期待同樣的作用效果。 除此之外,施加有前述顯示手段的地方,並不限於被配置在軸筒的前方的前述滑件8,也可施加在前述的管支承構件7A、前端管7,再者,在前述滑件8、管支承構件7A及前端管7一體被成形的構成中,即使在該形成一體的成形物的任一處施加前述的顯示手段,也可期待同樣的作用效果。 再者,施加前述顯示手段之處,並不限於配置於軸筒的後方的前述按壓蓋25的表面,也可在經由利用透明或半透明的樹脂素材所形成的前述按壓蓋25可透視的例如在圖3所示的按壓棒21的環狀的後端部21b施予前述顯示手段,也可期待同樣的作用效果。 1‧‧‧軸筒 2‧‧‧筆頭 3‧‧‧芯盒 4‧‧‧夾頭 5‧‧‧夾扣具 6‧‧‧轉子 6a‧‧‧第1凸輪面 6b‧‧‧第2凸輪面 6C‧‧‧顯示標示 7‧‧‧前端管 7A‧‧‧管支承構件 8‧‧‧滑件 8a‧‧‧溝部(顯示手段) 8b‧‧‧鼓出部(顯示手段) 9‧‧‧保持夾頭 10‧‧‧回動彈簧 13‧‧‧上凸輪形成構件 13a‧‧‧第1固定凸輪面 14‧‧‧下凸輪形成構件 14a‧‧‧第2固定凸輪面 16‧‧‧擋止 17‧‧‧扭矩消除具 18‧‧‧彈簧構件 21‧‧‧按壓棒 21a‧‧‧更換芯補給口 21b‧‧‧環狀的後端部 23‧‧‧筆夾 25‧‧‧按壓蓋 25a‧‧‧溝部(顯示手段) 25b‧‧‧鼓出部(顯示手段) 圖1破斷表示本發明的自動鉛筆的前半部的一部分的立體圖。 圖2同樣以剖面狀態表示一部分的的側視圖。 圖3同樣表示前述自動鉛筆的全體構成的剖視圖。 圖4是依序說明被搭載在圖1~圖3所示的自動鉛筆的轉子的旋轉驅動作用的模式圖。 圖5是接著圖4說明轉子的旋轉驅動作用的模式圖。 圖6是表示顯示轉子的旋轉驅動狀態的顯示手段的第1例的立體圖。 圖7同樣表示顯示手段的第2例的立體圖。 圖8表示圖7所示的實施的形態中所使用的滑件的單體構成的立體圖。 圖9表示顯示轉子的旋轉驅動狀態的顯示手段的第3例的立體圖。 圖10同樣表示顯示手段的第4例的立體圖。 7‧‧‧前端管 7A‧‧‧管支承構件 8‧‧‧滑件 8a‧‧‧溝部 2‧‧‧筆頭 1‧‧‧軸筒
权利要求:
Claims (6) [1] 一種自動鉛筆,係藉由配設在軸筒內的夾頭的前後動進行筆芯的解除與把持,而構成可朝前方連續釋出前述筆芯,並且具備有受到因前述筆芯承受的書寫壓筆芯往軸筒內後退動作及因書寫壓的解除來自筆芯的軸筒的前進動作使轉子朝一方向旋轉驅動的旋轉驅動機構,而構成將前述轉子的旋轉運動傳達到前述筆芯的自動鉛筆,其特徵為:在前述軸筒的前方或後方從該軸筒露出被配置的構成構件,是構成與前述轉子的旋轉運動連動而被旋轉驅動,且在前述構成構件施加有顯示該構成構件的旋轉狀態的顯示手段。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記載的自動鉛筆,其中,藉由施加在前述構成構件上的印刷或黏貼物構成前述顯示手段。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記載的自動鉛筆,其中,正交於前述構成構件的軸向的剖面形狀被形成真圓以外的異形狀而構成前述顯示手段。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記載的自動鉛筆,其中,在前述構成構件,其表面形成有朝軸向長的溝部。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4項中任一項記載的自動鉛筆,其中,朝向前述軸筒的前方從軸筒露出被配置的前述構成構件是支撐前端管的滑件。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4項中任一項記載的自動鉛筆,其中,朝向前述軸筒的後方從軸筒露出被配置的前述構成構件是實現前述夾頭的前後動的按壓蓋。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TWI564169B|2017-01-01|mechanical pencil JP4731626B2|2011-07-27|シャープペンシル TWI439380B|2014-06-01|mechanical pencil JP5215281B2|2013-06-19|シャープペンシル TWI432343B|2014-04-01|mechanical pencil JP6275195B2|2018-02-07|シャープペンシル TWI460083B|2014-11-11|mechanical pencil JP5216454B2|2013-06-19|シャープペンシル TWI594899B|2017-08-11|mechanical pencil JP5288992B2|2013-09-11|シャープペンシル JP5525633B2|2014-06-18|シャープペンシル JP5993198B2|2016-09-14|シャープペンシル JP5850567B2|2016-02-03|筆記具 JP5993199B2|2016-09-14|シャープペンシル JP5933960B2|2016-06-15|ノック式筆記具 JP5993200B2|2016-09-14|シャープペンシル JP5215282B2|2013-06-19|シャープペンシル JP5057536B2|2012-10-24|シャープペンシル JP5241464B2|2013-07-17|シャープペンシル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US9302529B2|2016-04-05| WO2012137702A1|2012-10-11| EP2695743A1|2014-02-12| CN103476597B|2016-01-20| CN103476597A|2013-12-25| EP2695743B1|2015-10-14| JP2012218267A|2012-11-12| EP2695743A4|2014-10-01| US20140016982A1|2014-01-16| KR101877087B1|2018-07-10| JP5798780B2|2015-10-21| TWI564169B|2017-01-01| KR20140034182A|2014-03-19|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US1584050A|1924-07-03|1926-05-11|Henry A Vail|Pencil of the magazine type| US2262649A|1939-12-23|1941-11-11|Eagle Pencil Company Inc|Mechanical pencil| US2332258A|1942-04-07|1943-10-19|Eagle Pencil Co|Clutch pencil| US2751700A|1953-11-04|1956-06-26|L & C Hardtmuth Inc|Indicators| JPS4927A|1972-04-15|1974-01-05||| JPS5425339U|1977-07-22|1979-02-19||| JPS603000B2|1977-12-27|1985-01-25|Pentel Kk|| DE3641432C1|1986-12-04|1988-02-11|Schmidt Kg Fabrik Fuer Feinmec|Apparatus for writing and drawing with rotating lead| JP3882272B2|1997-05-30|2007-02-14|ぺんてる株式会社|シャ−プペンシル| JP3885315B2|1997-09-29|2007-02-21|ぺんてる株式会社|シャ−プペンシル| CN2825313Y|2005-10-21|2006-10-11|张士新|一种自动铅笔| EP2218586B1|2007-11-26|2014-03-12|Mitsubishi Pencil Company, Limited|Mechanical pencil| US20100254761A1|2008-05-12|2010-10-07|Wheeler Jr Dale Owen|Surface mount traffic channelizer| JP2010036391A|2008-08-01|2010-02-18|Pilot Corporation|シャープペンシル| JP5373358B2|2008-10-20|2013-12-18|ゼブラ株式会社|シャープペンシル| JP5389422B2|2008-11-18|2014-01-15|株式会社壽|シャープペンシル|JP5881104B2|2012-02-27|2016-03-09|三菱鉛筆株式会社|シャープペンシル| JP2014058097A|2012-09-18|2014-04-03|Micro Kk|シャープペンシル| JP6249790B2|2013-01-29|2017-12-20|三菱鉛筆株式会社|シャープペンシル| JP6235894B2|2013-12-20|2017-11-22|三菱鉛筆株式会社|シャープペンシル| JP6491829B2|2014-07-10|2019-03-27|三菱鉛筆株式会社|シャープペンシル| CN110370839A|2019-07-19|2019-10-25|温州天骄笔业有限责任公司|一种具有自动转芯功能的自动铅笔|
法律状态:
优先权:
[返回顶部]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JP2011085257A|JP5798780B2|2011-04-07|2011-04-07|シャープペンシル| 相关专利
Sulfonates, polymers, resist compositions and patterning process
Washing machine
Washing machine
Device for fixture finishing and tension adjusting of membrane
Structure for Equipping Band in a Plane Cathode Ray Tube
Process for preparation of 7 alpha-carboxyl 9, 11-epoxy steroids and intermediates useful therein an
国家/地区
|